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7, 31(4):1-7.
摘要:本文在以日本劳动者长时间劳动引发“过劳死”事件的基础上,梳理了政府的相关法律措施。 通过对不同劳动时间的劳动者比率进行国际比较,发现日本普遍存在以男性长时间劳动,而女性兼职工作为主 的二元化现象。通过政府部门的多项数据显现了日本长时间劳动及其结构特征的真相。并对无偿加班,无薪年 假的原因进行了阐释。从劳动时间的角度揭示了日本劳动者“过劳”产生的缘由。并对相关的法律规制问题进 行了讨论分析。
2017, 31(4):8-14.
摘要:在中国学术界,关于过度劳动的研究大多关注当下。本文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审视人类过度劳动 问题,分析过度劳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此,本文建立了过度劳动形成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解释人类 社会自工业化以来,在最初阶段过度劳动普遍比较严重,之后随着消费品产出的不断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 的不断进步,工作时间不断减少,过度劳动趋于缓和,这一观点得到数据的支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体 力劳动将大幅被取代,工作时间也将进一步减少。由此,过度的体力劳动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产业竞争将更多 地表现为设计和管理人工智能人才之间的竞争,过度劳动将主要成为这一群体的问题。
2017, 31(4):15-22.
摘要: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因其涉及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层面,一旦处理不好, 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最 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不同于西方集体谈判制度的企业与工会两方博弈, 中国具有显著的三方博弈特征,政府在劳资冲突中应当起着主导作用。浙江温岭新河镇羊毛衫行业的实践也证明, 在建立缓解劳资冲突的协商机制过程中,政府参与至关重要,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保证了工资协商机 制的顺利运转,为缓解劳资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7, 31(4):23-28.
摘要:为了解广东各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进展以及各高校教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本研究抽 样调查了广东 11 所本科院校 1202 名教职工。调研显示广东多数高校制定了大学章程,明确了教师享有的权利 与义务。虽然高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但普遍不熟悉与教师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高校教职工权益 仍然无法受到很好保护。文章提出权力制衡的高校治理模式进而有效维护教职工权益。
2017, 31(4):29-35.
摘要:劳动伦理思想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谐劳动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关注的核心 命题。马克思认为劳动关系和谐是劳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资关系和谐。劳方与工会、 资方及代其行使权力的管理者与政府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承担不同责任。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是当代社会, 特别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
2017, 31(4):36-42.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和历史分析法,研究了国际组织在不同阶段对各国公共养老保险改革施加影响 的途径和方式,尤其是国际组织在我国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2017, 31(4):43-49.
摘要:基于对河南省新乡市 4 个县(市、区)1000 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利用 Logistic 模型对农民工 社会保险参与意愿进行实证经济。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参保意愿较强烈,有 90.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与社会保险。 在个体特征方面,农民工的年龄、学历、收入对社会保险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在制度认知方面, 农民工对社会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社会保险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在企业行为方面,企业对农 民工参保的鼓励程度对其社会保险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因此,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中, 不仅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保障需求水平和缴费能力,还要从农民工个人特征、制度认知、企业行为的差异入手, 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与意愿。
2017, 31(4):50-58.
摘要:传统基于功能主义范式的职场欺负研究往往以社会心理学为主要研究视角,将职场欺负看作是 个体之间的人际问题,关注于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的诱发作用,忽视了组织变革、雇佣制度等组织和劳动关系 层面的因素对职场欺负的影响,因而现有的干预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基于批判管理范式和后现 代主义范式的劳动关系视角认为,存在“欺负型组织”,制度性权力和组织外显的控制途径对职场欺负行为有 诱发作用,并且雇主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干预意愿对现有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这一视角运用跨学科、 情景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新型劳动关系下职场欺负的产生机制,为进一步制定、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减少职场 欺负的发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架构。
2017, 31(4):59-63.
摘要:劳动法律侧重保护劳动者利益是世界劳动法律坚持的铁则,我国劳动合同法应当坚持保护劳动 者利益的原则。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看,劳动立法应当向劳动者倾斜,对劳动合同法的偏见应当纠正。应该 认识到,劳动合同法既不是对劳动者的单保护法,没有给劳动者提供“铁饭碗”,也没有增加用人单位的经营 成本。同时,低端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没有必然联系。
2017, 31(4):64-72.
摘要:“福利依赖”现象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的再次利用,政府就业援助不仅解决了就业困难群体 的生活保障问题,也为缓解“人口红利”的消退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对北京市 502位就业困难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通过列联表和二元 Logistic 模型分析了影响就业困难群体选择政府就业援助的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 程度、家庭规模、家中就业数、家中是否有照顾的老人、加入公益性就业组织前的职业或身份、家庭平均月收 入及加入公益性就业组织前的收入来源对就业困难群体是否选择政府就业援助的影响是显著的,年龄、婚姻状 况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意愿影响不显著。
2017, 31(4):73-79.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都要求劳动力具备转型所需的创 造性、技能性等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同时也是承担产业转型的直接参与者,这部 分劳动力的质量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新生代农民 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明显成为阻碍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分析产业转型 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机理进行分析,构建内部劳动 力市场效率模型,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以探究内部劳动力市场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影 响路径。
2017, 31(4):80-86.
摘要:在线劳动力市场由于其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成为信息化时代劳动者工作搜寻的方式之一。学 者分析在线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大数据时,发现其就业效应的发挥会受到文化、不完全信息、网络设施便利性、语言、 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阻碍因素直接影响着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价能力和有效就业信息的获得, 而且在线劳动力市场也存在外部不经济现象。例如:资源配置不公、欺诈行为等。在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更需 要政府、信息技术提供者、数据使用者等多方面共同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2017, 31(4):87-94.
摘要:基于 460 份来自广东、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高校部分 2014-2016 届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 以风险容忍度高低为分类标准对大学生的风险容忍、行为偏好及其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风险容忍度较低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低,风险容忍度高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高。个 人的行为偏好在风险容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随着风险容忍度的提高,其影响方 向会发生改变。必须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其风险容忍水平,适时抉择;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 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形成合理就业偏好;实施差异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的职业期望,确保工作搜寻适度。
2017, 31(4):95-101.
摘要:弘扬劳模精神与培育一流教师具有相促相济的关系。劳模精神孕育和助推一流教师的职业发展, 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先决条件;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是根本动力;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必要准则;勇于创 新的工作方法是关键法宝;淡泊名利的工作境界是道义要求;甘于奉献的工作品质是永恒魅力。在积极弘扬劳 模精神中着力培育一流教师,要在内容、形式、主体、效果上下功夫,着力坚定教师的信念、强化教师的热情、 激发教师的共鸣、提升教师的能力。
2017, 31(4):102-107.
摘要:工匠精神是具体而非抽象的,蕴藏在无数具体的工匠身上。没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作为支撑, 就难以孕育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创新的工匠。工会作为职 工的“娘家人”,在培养工匠、孕育工匠精神方面责无旁贷且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各级工会应着力从四个方 面培养工匠精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整合培训 资源,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弘扬劳动精神,克服社会偏见。
2017, 31(4):108-114.
摘要: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现实存在的“事难办”、“人难用”、“活难干”、“钱难要”的“四 难”情况和“依政策立身”、“依兼职立言”、“依活动立名”、“依维权立信”的特色工作方式及其客观存 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合理分配各职能的比重,减缓资源有限的压力”、“研究建立民办高职院校工会评估机制, 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总结推广民办高职院校工会的创新做法,满足教职工的多样化需求”、“出 台政策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工会,提高工会干部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等发展建议。
2017, 31(4):115-124.
摘要:服务型工会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全新工会工作模式。建设服务型工会是党中央 对工会组织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工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基于中国工会改革与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某种契合,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服务型工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服务型工会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其深刻 根源潜藏于工会自身体制机制层面。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和宁波市海曙区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服务型工会建 设应该坚持职工主体地位,强化工会服务意识;坚持社会化运作,提高工会公共服务效能;坚持改革创新,健 全工会服务体系;坚持专业化方向,提高工会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