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劳动争议大调解制度与实践研究

      2020, 34(3):1-13.

      摘要 (30) HTML (0) PDF 10.11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解能够比较及时有效地处理争议,使其化解于诉讼之前或之外。研究将劳动争议调解分为两类: 一是“小调解”,二是大调解。大调解又分为一般大调解和特殊大调解。大调解的法理基础主要是劳动政策层面, 由于在对其法定性问题的认识上分歧严重,使得大调解在学界和实践中都有很大争论并延伸到劳动争议中来。 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劳动争议之特殊大调解成功模式,如“山东模式”“天津模式”,为大调解之合理性提 供了有力证明和支撑,也为大调解在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中的广泛实施,提供了可行性的实践范式。

    • 人工智能发展、全球价值链调整与就业格局变化

      2020, 34(3):14-20.

      摘要 (54) HTML (0) PDF 5.40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悄然调整。需求状况、生产要素、支持产业、企业同业 竞争、政府等与劳动力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在中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分工与就业格局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认为,劳动力的"第三次解绑”导致新的就业特征产生。为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 冲击、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新就业问题,应当多措施并举扩大就业渠道,通过跨区、跨国创业拉动就业, 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教育质量。

    • “独立工人”视角下共享经济就业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2020, 34(3):21-31.

      摘要 (49) HTML (0) PDF 8.06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享经济中形成了 “平台+履约人”的新就业模式,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就业群体一“独立工 人"。'‘独立工人”与平台之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仅根据平台要求向客户提供劳务或服务。研究显示: 我国共享经济从业人员以“独立工人”为主,吸纳的劳动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等级较低、外地农业 户籍的青壮年男性。在共享经济中有四至五成的从业人员属于专职"独立工人"。研究发现:选择从事兼职独 立工作的群体有长期从业的倾向,而选择从事专职独立工作的群体则不希望继续从事独立工作。为进一步规范 共享经济发展、保护“独立工人”的合法权益,可以从重新审视“独立工人”的法律身份入手,探索建立适合“独 立工人”的“可携式福利”体系,尝试总结具有权威性的共享经济劳动标准,以推动该领域的劳动立法。

    • 共享经济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认定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2020, 34(3):32-41.

      摘要 (81) HTML (0) PDF 8.11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人数不断增加,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问 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基于“控制论”或“从属论”的思路,建立了以“二元论”或“三分法”为基础的 劳动关系认定体系。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劳动关系判定的法律标准及其在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认定中的应 用,并在典型国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 “二元论”和“三分法”判定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的效果。 研究认为,劳动关系须以人格从属性为本质,不可因规模有限的新兴就业形态而轻言改变。

    • 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导致过劳吗?   ——中介及调节变量的检验

      2020, 34(3):42-50.

      摘要 (63) HTML (0) PDF 6.10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劳动是否会造成过劳,对个人健康、组织运行和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探讨情绪劳动对过度劳动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验证情绪劳动是否通过职业紧张的中介作用对过度劳动 产生影响,并检验组织支持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劳动对职业紧张和过度劳动都有着 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紧张在情绪劳动与过度劳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情绪劳动因素之一的表 层扮演与过度劳动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劳动关系研究知识图谱与演进 ——基于 1949—2018 年间 5820 篇文献的计量分析

      2020, 34(3):51-62.

      摘要 (39) HTML (0) PDF 9.14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以劳动关系为主题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等科学可视化 工具,绘制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及关键词战略图,展示该领域研究全景、发展轨迹、研究 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1949—1994年,该领域主要研究多元化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发展;1995—2007年,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2008—2018年,重点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和集体协议方面的内容。 劳动关系未来研究热点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 上海市欠薪保障金制度:现状和前景

      2020, 34(3):63-68.

      摘要 (23) HTML (0) PDF 8.51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欠薪保障金是帮助劳动者解决因企业欠薪引起的临时性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虽然一直在争议中前行,但上海欠薪保障金运行良好。自欠薪保障金建立以来,上海没有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社会事件。尽管不能从源头上避免欠薪问题的发生,但欠薪保障金是化解欠薪矛盾的有效法律手段。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上海欠薪保障金制度还有必要在设立独立的欠薪保障基金委员会、处理好与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关系、工会参与以及立法权限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考虑和改善。

    • 暴力和骚扰的劳动法规制 ——国际劳工标准的影响与借鉴

      2020, 34(3):69-76.

      摘要 (78) HTML (0) PDF 6.60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职场中的暴力和骚扰进行规制,应当明确界定此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受保护者范围和受保护 的空间范围。国际劳工组织釆用了 “劳动世界”这一术语对"与工作相关"的暴力和骚扰进行范围界定。在标 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之外,国际劳工标准将非正规就业形式下的劳动者和特定情形下没有建立就业关系的劳 动者均纳入保护范围。与此同时,国际劳工标准将受保护的空间范围从"有形工作场所"扩展到虚拟网络空间。 这些内容对于完善我国劳动法对暴力和骚扰的规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更为周延地保护劳动者权益,我国 劳动法应当明确:在工作中发生或因工作引起的暴力和骚扰均应纳入调整范围,其所保护的劳动者不限于建立 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暴力和骚扰发生的地点也不局限在有形的工作场所。在劳动法视阈中,用人单位应当对劳 动领域内的暴力和骚扰负责。

    • 工人运动视野下邓中夏“纸老虎”观点探析

      2020, 34(3):77-84.

      摘要 (58) HTML (0) PDF 6.02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邓中夏的“纸老虎”观点,源于其认为资本家是“老虎”、工贼背叛革命是为虎作长。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资本家、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本质,认为这些也是"纸老虎"。在省港大罢工中,邓中夏的“纸老虎”观点包含着认清英帝国主义的真面目、英帝国主义危机论和中华民族反英斗争的实践总结等丰富的内涵。其“纸老虎”观点随着中国工人运动而不断发展,反映了他寻求中国革命之路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 公平感知对于工会职能认知的影响 ——基于 CGSS2015 数据的分析

      2020, 34(3):85-91.

      摘要 (33) HTML (0) PDF 4.7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会在代表职工、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群体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对此有不同认知。研究探讨具有不公平感知的员工是否对工会职能有更高的正向认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个体就业特征后,社会不公平感知并没有对员工的工会职能认知产生显著影响:一般的职场不公平感知不会显著影响员工的工会职能认知,只有严重的职场不公平感知才会显著提升员工对工会职能的正向认知。这一结果说明对中国工会职能的认知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差异性。

    • 中国式员工参与的实践与变迁 ——基于 2007 年和 2017 年两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

      2020, 34(3):92-124.

      摘要 (52) HTML (0) PDF 16.31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员工参与对于员工个人、单位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定量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2007年和2017年两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员工参与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员工参与状况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员工的参与机会在提升,参与权限也在增大,员工在各种参与渠道的使用率上也有明显的提高,而非制度化参与状况则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这种参与状况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劳动过程中的参与上,即主要是为了促进劳动效率或组织绩效的提升;员工参与状况的改善,特别是参与机会和参与领域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认同度,降低员工的非制度化参与意愿。

    • 中国式员工参与的实践与变迁 ——基于 2007 年和 2017 年两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

      2020, 34(3):92-124.

      摘要 (25) HTML (0) PDF 16.31 M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员工参与对于员工个人、单位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定量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2007年和2017年两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员工参与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员工参与状况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员工的参与机会在提升,参与权限也在增大,员工在各种参与渠道的使用率上也有明显的提高,而非制度化参与状况则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这种参与状况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劳动过程中的参与上,即主要是为了促进劳动效率或组织绩效的提升;员工参与状况的改善,特别是参与机会和参与领域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认同度,降低员工的非制度化参与意愿。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