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2, 36(1):1-10.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和战略意义。本研究运用修正的“渐进一多源流理论”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劳 动教育的不良指标、负面的政策反馈、焦点问题和事件构成问题源流;执政理念和价值选择、民意表达构成了 政治源流;领导核心的推动作用、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地方探索和经验、网络媒体的助推形成政策源流;习 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讲话打开了政策之窗。研究认为,在有限理性视野中, 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渐进调适的过程,中国语境下本土化因素对各源流产生重要影响,各源流渐 进性明显,要关注网络对各源流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强化政策执行、协同推进。
2022, 36(1):11-20.
摘要:科学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列宁劳动教育思 想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认为,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 阐明了苏维埃政权下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战略地位,并通过实践的大力推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劳动光 荣的良好氛围,为培养一代共产主义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体现在: 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战略任务;其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最后,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 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2022, 36(1):21-27.
摘要:“共同富裕”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 起持续不断的奋斗方向。本研究以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基础,立足历史、现实与时代,旨在把握实现 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探索、开拓实践,在理论、制度、政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步入新 时代,我们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愈加凸显。研究认为, 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做好战略决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 关键,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核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保障。
2022, 36(1):28-40.
摘要:无论是在成文法国家还是在判例法国家,批评劳动法“僵化”的声音一直存在。本研究对劳动 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梳理,对其未来走向进行瞻望。研究认为,在劳资关系整体缓和的大背景之下,世界范 围内,团体劳动法的功能降减,去管制与雇佣弹性因子在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经济的崛起, 给劳动法带来了前所未有之挑战,客观上,劳动法存在僵化与滞后的现实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二元社会 结构造成的农民工的劳动保护问题,长期未能彻底解决。未来,劳动法应解决好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后“事业编” 缩减,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法向社会安全(社会保障)领域拓展等_系列问题。尽管 面临重重挑战,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应可以互相支撑,以解决未来的难题。
2022, 36(1):41-49.
摘要:《劳动合同法》因涉及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而备受社会关注,它有力地推动着传统劳动关系的 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即将十五年之际,本研究从“实践实施” “社会价值” “立法属性”及“立 法宗旨”等角度,对其探索、实施与推动予以回顾探讨。本研究认为:《劳动合同法》是最为典型的社会法, 对于“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合同法》以“单 保护”为切入点,实现了共赢的“双保护” o为进一步推动《劳动合同法》社会法治建设,研究建议:应客观 审视其产生的实践价值、形成的学理渊源及面对的新生问题,从而实现其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公民社会 权益、提升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
2022, 36(1):50-59.
摘要:近年来共享用工在人力资源调配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但同时也暴露出苗头性的滥用 问题和深层次的症结根源。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共享用工的发展类型、差异比较、共性特点及未来趋势,剖析 共享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实践中共享用工形式多样、法律关系含混复杂。因缺乏 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法律性质及劳动用工关系界定不甚明晰,输出、输入企业各自用工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共 享员工”劳动权益的实现和维护成为现实难题。研究建议:工会组织应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协同研判,统一规范指导; 推动形成政府指导、第三方服务平台运作、企业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参与的共享用工模式;探索建立多方协同治 理机制,加强共享用工模式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推动建立与共享平台治理相匹配的监管监督机制,依法纠正侵 害劳动者权益的不当用工行为,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22, 36(1):60-66.
摘要: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维护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中公平和效率的规制问题。本研 究认为:政府规制是劳动力市场自由、高效运行的保障;劳动力市场失灵是企业存在和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 政府规制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中的效率,并解决其存在的公平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规制效率, 本研究建议: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消除市场分割;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工资形成机制;建立适应中国灵 活性用工的劳动法规政策。
2022, 36(1):67-79.
摘要:随着互联网灵活用工模式的出现,外卖骑手的医疗、工伤、养老等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 较大关注。本研究基于对互联网外卖平台灵活用工治理有关主体的实证调研,提出了解决互联网灵活就业群体 权益保障之困的完善路径。研究认为,骑手权益保障不足的根源在于外部制度的供给不足,表现在:有关骑手 的法律关系、劳动基准等基础性立法供给模糊导致的制度衔接困难,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未建立导致的制度执 行困难,骑手点状分布与群体组织化管理之间矛盾导致的制度下沉困难,政府治理的地方性与平台治理的全域 性之间矛盾导致的制度普及困难。为增加骑手权益保障制度的有效供给,研究建议:需要运用总体性思维打破 内外制约,从明确法律关系、建立行业标准、提升基层组织功效、厘清层级立法等方面完善制度的接续自洽、 公平自洽、层级自洽和全域自洽。
2022, 36(1):80-91.
摘要:员工的工作投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组织的价值创造、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探究心理契约破裂 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心理契约 破裂对员工工作投入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投入有负向作用, 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不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到完全 中介作用,雇佣类型调节了心理契约破裂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为了减少员工心理契约破裂的产生,本 研究建议:组织应当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组织应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并向 其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管理者应帮助员工与组织及同事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互惠的、相互依赖的高质量交换关系。
2022, 36(1):92-100.
摘要:中国共产党将劳模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中,在主体形态、价值形态基础上发展出劳模精神的 政党形态,实现了劳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的双向互嵌与内在联结。本研究从历史发生学视角对中央苏 区时期劳模运动历史情境进行回溯与分析。研究认为,劳模精神与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同根同源,都是由同 一社会历史场景型塑而成的精神标识和精神样态。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政治理论同中 央苏区劳动生产和政治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再造和话语创新,构建出中央 苏区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第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是共产主义劳动伦理的 生动写实,它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强 大精神力量。
2022, 36(1):101-112.
摘要:提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收入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工作的重点,以往研究更多聚焦于农村进城务工 人员教育、技术技能等的培养,忽视了健康的基石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健康的重要性再次受到关注。 研究分析了健康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回报的影响,重点关注健康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职工这两类异 质性劳动者收入可能存在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健康对两类就业人员收入的影响力度有差异,相比城镇职工, 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而言,健康是比教育更重要的人力资本。研究建议,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及推进新型 城镇化进程中,为提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回报,有关部门不应再局限于他们的教育、技能等认知能力的 提升和培养,对其健康状况应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应通过完善医疗健康等社保体系支撑进城务工人员健康水平 的提升,进而改善其收入。
2022, 36(1):113-125.
摘要: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农民工就业质量低的重要原因,而职业培训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 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构建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数的基础上,釆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査数据(CLDS),通 过建立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估计技能培训对低收入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处理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的不可观测因素,同时影响其就业质量,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将导致对技能培训处理效应的低估。消除培训选择内生性后研究发现,技能培训显著提高了低收入农民工的就 业质量,获得技能证书在技能培训对就业质量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建议,政府部门不仅应扩大 技能培训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民工获得技能培训机会,而且应为农民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过 对企业或个体给予补贴等促进技能培训的开展,进而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