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北京市人口调控的政策演变及未来策略

      2022, 36(4):1-9.

      摘要 (26) HTML (0) PDF 1.3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人口调控是特大城市在人口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政策安排。然而,学术界对于今后 北京市的人口是否还需要调控、调控什么、如何调控等问题都存在着很多的疑问和思考。研究在对北京市人口 调控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新时期以来的人口调控政策特点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北 京市人口调控政策呈现出进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摆脱主要依靠行政管控的状态、多种调控方式并存,产业疏 解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等特点。同时,北京市人口调控面临着如何对人口变化形势进行准确判断,如何在人口调 控的同时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未来,北京市的人口调控仍然具有必要性。为实现北京市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研究建议,应该坚持目标导向、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强人口调控顶层设计,加大间 接性的经济和市场引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促进共同富裕的财政政策选择

      2022, 36(4):10-16.

      摘要 (41) HTML (0) PDF 1.34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动共同富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并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财 政政策作用的发挥及政策选择值得关注。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既要实现总体富裕,也要高度重视合理的收入分 配。推进共同富裕要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群体之间收入分配要做到“抬 低、扩中、限高”,实现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实现精神和物质共同富裕。 研究建议,应积极拓展完善税收、支出和社会保障三大财政政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 工作场所母乳喂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6(4):17-30.

      摘要 (94) HTML (0) PDF 1.4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作场所母乳喂养问题,不仅事关女职工权益保护、母婴身心健康,而且对我国实施“三孩” 政策后如何平衡企业用工压力与女职工权益保护需求之间的张力,具有现实且积极的研究价值。研究从个人、 组织和社会结构三个层面对影响工作场所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学历对母乳 喂养整体时长与返岗后继续母乳喂养时长均产生影响;在组织层面,明确的规章制度是生育权益的有效保障; 在社会结构层面,随着产假的增加,其对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益递减。因此,科学合理的产假 制度和母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促进母乳喂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研究建议,需要在宏观层面解决生育成 本的合理分担,以激发企业落实生育保护政策的积极性。

    • 灵活就业人员工作状况与职业发展研究

      2022, 36(4):31-37.

      摘要 (190) HTML (0) PDF 1.38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灵活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共享性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20 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灵活就业人员群体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 究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对工作总体上呈现较为满意的状态,但面临着学历偏低、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时间较长、 权益保障不到位、晋升通道不通畅等问题。研究建议,政府和企业应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在职培训和重新 深造的机会;政府应高度重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发挥技能鉴定和职 称评定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激励作用,打通灵活就业人员的晋升通道。

    • 《民法典》时代的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确立与实现

      2022, 36(4):38-47.

      摘要 (47) HTML (0) PDF 1.41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生成,既得益于《民法典》的颁行,又源于网络化时代劳动者私生活安 宁权益保护的迫切需求。从权利性质上看,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然而,在当下 其权利实现却面临诸多困难,表现为与雇主监督管理权的矛盾及冲突,《民法典》隐私权保护框架的不周延性 以及劳动法保护规范的滞后性。研究建议,就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实现路径来看,一是要对《民法典》的保 护路径予以细化和调整,二是要在劳动法中创制新的制度与规则对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与此同时,应遵循 “两 步走”策略,以协调《民法典》保护与劳动法保护之关系,从而充分实现劳动者的私生活安宁权益。

    • 算法自动化决策中“同意”的异化与修正 ——以保护新业态从业者的个人信息为视角

      2022, 36(4):48-59.

      摘要 (51) HTML (0) PDF 1.43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新业态从业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如何有效保障新业态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热议 的话题。新业态从业者的个人信息权益是其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知情同意规则却 未能有效保护新业态从业者的个人信息,甚至异化为算法自动化决策压榨新业态从业者的“阀门”。“同意”不能(完 全)被《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13 条第一款第 2 项所替代,其仍是平台经营者处理新业态从业者个人信息的主要合 法性来源。为保护新业态从业者的个人信息权益,应当基于个人信息的分类对“同意”作出修正。新业态从业者 基于一般个人信息作出的“同意”应属于准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是平台经营者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具有合法性。 新业态从业者基于敏感个人信息作出的“单独同意”应属于法律行为,适用法律行为的规则。

    • 竞争与整合:高绩效工作实践与工会实践关系的研究 回顾及整合分析框架构建

      2022, 36(4):60-69.

      摘要 (23) HTML (0) PDF 1.37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工会实践是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最基本的方式。随着高绩效工作实践的出现 及广泛应用,高绩效工作实践与工会实践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竞争与整合为基本视角,对 探究两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在竞争视角下,高绩效工作实践与工会实践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并表现出一 定的替代性。在整合视角下,高绩效工作实践与工会实践二者由于相互促进、功能互补,更有可能对劳动关系 的有序运行产生协同效应。研究认为,高绩效工作实践与工会实践更可能是整合状态,更容易产生协同互补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境,研究构建了整合视角下高绩效工作实践与工会实践产生协同作用的分析框架。

    • 工会组织建构服务平台研究 ——以云南娘家人服务站(深圳站)为例

      2022, 36(4):70-83.

      摘要 (29) HTML (0) PDF 1.44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面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开展思想引导和服务工作时,工会组织 的传统模式覆盖面存在空白。云南娘家人服务站(深圳站)即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由云南省总工会主导建设, 通过整合人社、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业务专长为珠三角地区的云南籍务工人员群体提供服务的一个常设机构。 研究认为,这种通过建构平台来聚合多方力量的工作模式不但有效拓展了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而且也为工会 组织在新时期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履行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方案和路径。为 进一步发挥这一平台优势,研究建议,可以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来降低平台内部共建方的内聚力,增强外部参与 方的耦合度。

    • 安源精神:中国工人运动革命精神的典范

      2022, 36(4):84-92.

      摘要 (40) HTML (0) PDF 1.3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安源精神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其历史地位也未得到全面的揭示。研究从中国共 产党早期工人运动、近代工业文明遗产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维度对安源精神进行解读。研究认为,安源工 人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代表作,其所形成的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中 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一份宝贵红色遗产,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演进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堪称中国工人运动革 命精神的典范。它是整个中国革命和国家工业化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创造还是破坏?

      2022, 36(4):93-106.

      摘要 (148) HTML (0) PDF 1.45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但其对就业不仅会产生创造效应,也会产生破坏效应。研究利用 2008—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在智能物质资本投入影响下不同地区和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分析人工智能通过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方向。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不同技能 水平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方向不同,存在“两极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人工智能对 就业“两极化”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有差异性影响。研究建议,应进一 步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福利,以应对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 人文荟萃能筑巢引凤吗? ——基于人文适宜性的中国人才区域集聚研究

      2022, 36(4):107-124.

      摘要 (27) HTML (0) PDF 1.58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济地理学的适宜性理论认为,经济适宜性和自然适宜性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伴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文适宜性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研究利用全国层面的城市—人才数 据对人文适宜性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经济和自然适宜性依然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人文适宜性也已成为中国城市吸纳人才的一个有利因素;电影院、文化馆等具有国情特色的人文适宜性设施 对人才的区域分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文适宜性是人才集聚的原因而非结果;随着人文适宜性相关设施 的存量不断积累,其吸纳人才的能力和规模不会边际递减,反而有累积递增的倾向。研究建议,在人文适宜性 塑造时应突出“中国特色”,打造“经济—自然—人文”三位一体的品质城市,以吸引人才集聚。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