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3, 37(4):1-10.
摘要:青年恩格斯基于早期英国产业革命的视角,追溯了英国产业工人队伍形成的原因,描绘了产业 工人队伍建设遭遇的困境,并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改革思路。青年恩格斯关于英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 其改革的深刻思考,为我们科学认识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历史生成、现实状况和未来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重温青年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社会历史性解读,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其产业工人队伍建 设思想的理解,而且对推进我国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2023, 37(4):11-23.
摘要: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就业形态的创新,使得劳动者价值观多元化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学 者对灵活就业劳动者工作价值观问题的思考。本研究基于对 53 位骑手的深度访谈,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探讨了骑 手工作价值取向的变化,为推动新就业群体实现体面劳动提供借鉴。研究发现:骑手的工作价值观与传统正规 就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即骑手的工作价值观在构成维度上表现为谋生与发展两个取向;在优先次序上,骑手 的工作价值观更注重工作自主性、收入公平性和职业发展性;在具体内涵上,骑手的工作价值观出现了时间自 由、人身自由等新内容,体现了工作价值观向“后现代主义价值观”转变的趋势。研究建议:政策制定、平台 管理和工会工作要注意结合骑手工作价值观的阶段性特点,根据灵活就业的特点创新养老保险缴费时段和地点, 探索实施碎片化的社会保障缴费方式,提供便利化的理赔服务,为劳动者营造灵活且安全的工作环境。
2023, 37(4):24-34.
摘要: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外派主要包括自有员工外派、对外劳务合作外派和项目分包外派三类用工模式。通过 对司法裁判案例的分析发现,在招工、用工和维权、定责的环节中,外派劳动者的权益因非法中介的存在、违 规分包转包、司法救济途径不畅、责任主体不明等而受损。针对上述困境,我国应当落实违法招工的法律责任, 加强对违规分包、转包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明确外派劳动者的权利救济路径以及雇主责任的承担。
2023, 37(4):35-45.
摘要:算法技术的运用在为平台企业提供便利劳动过程管理的同时,也使得以签约主播为代表的平台 从业人员劳动权益受损风险愈发凸显。在数字化平台经济时代,算法管理通过剥夺平台从业人员对劳动过程的 控制权,加剧其结构性谈判力量的瓦解,以及实现工作时间的极致碎片化,造成了平台从业人员超时劳动的必 然结果。直播平台更是利用人气计件薪资制度对时间与人气的操控,实现了对签约主播的规训,造成了沉浸过 劳的必然结果。由于签约主播相对于直播平台的劳动从属性并没有统一的裁判标准,使得签约主播的法律主体 地位难以明晰。并且直播平台的组织架构与盈利模式更是排除了劳动法对网络直播法律关系的适用。因此,应 当重新审视与完善我国劳动法确立的倾斜保护原则,建立网络直播工作时间准则并强化直播平台的主体责任承 担,才能为更好地解决签约主播的过劳问题提供新的法律治理方案。
2023, 37(4):46-55.
摘要: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劳动教育,事关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 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局。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师资 队伍不全、“五育”融合度不高、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建议:劳动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 动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及其价值底蕴,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要多元协同构建新时代劳 动教育体系;建立贯通“五育”的劳动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023, 37(4):56-65.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颠覆了人类的劳动认知与劳动形式,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 展对劳动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表现为劳动中人类主体性价值被弱化、劳动的教育性被淡化、劳动教育的时空泛 在化。究其根本是因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首先,劳动教育资源认知的滞后导致劳动教育开 展的局限性;其次,劳动教育传统资源开发手段使得劳动教育技术落后;最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内容处于“象 牙塔”中,致使劳动教育与社会脱节。要将智能化时代带来的“危”转化为劳动教育发展的“机”,需聚焦劳 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更新概念认知、跳出惯性思维,善用大数据等方式促使劳动教育与智能技术和谐 共生。
2023, 37(4):66-76.
摘要: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基于大数据开展失 业监测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就业失业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 分析基于大数据进行失业监测的应用逻辑,进而梳理国内外相关实践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失业预警机制的 建立健全提供参考。研究提出基于大数据开展失业监测的优化路径:首先建立政府引导、网站提供数据和学界 提供指导的三方合作机制,其次盘点和分类国内招聘网站等劳动力市场的互联网媒介,进而尽快开发和构建搜 索引擎关键词库,并引入专业的社会智库参与,最后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2023, 37(4):77-87.
摘要:当前“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业重点行业,是应对新形势下 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充分挖掘高技能人力资源、稳定青年人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10—2022 年《中 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经济普查宏观数据和2010—2021年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算服务业重点行业的人才缺口数量,总结出三大重点服务行业亟须的人才类 型和特点。研究发现:当前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用工荒”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重知识、轻实践,受教育 水平与能力不匹配问题凸显;针对青年人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较为有限。研究建议:教育部门应完善专业设 置和培养方案;企业和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见习计划,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高校和社会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023, 37(4):88-98.
摘要:第三次分配制度化是形式上制度的建立,但更强调过程和目标上制度要求的实现,即第三次分 配相关活动的持续和重复。基于中观的公共组织行动者视角,研究发现,在一定的公共空间内个体参与第三次 分配的热情和效果得以持续。以 H 大学的支教事业为例,此校由外而内将支教注意力纵向分配,并通过正向激励, 动态实现了个体持续以志愿服务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化要求。第三次分配制度化实现的行动方法论是:一方面, 公共组织的注意力分配是第三次分配制度化实现的行动起点,组织向外确保注意力分配的科学性,向内则将注 意力层层分配;另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正向激励是第三次分配制度化实现的行动保障,通过采取物质和精神的 综合激励方式,针对第三次分配的参与类型,在参与准入或过程维度对参与者施以差别标准,同时吸纳多元反馈, 动员和维系社会力量的慈善参与行为。
2023, 37(4):99-113.
摘要: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人力资本效用,值得关注。 本研究基于 2014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采用 Logistic 回归和 OLS 回归方法,就受教 育程度对青年流动人口不同健康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年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由初中向高中提 升能够促进正向健康自评,但高等教育加剧了健康随时间推移而变差的感知;女性、农业户籍、80 后青年流动 人口的健康状况更明显地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研究建议:通过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加强多元化心理健 康支持、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等举措,提升青年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质量,促进青年流动人口全面发展。
2023, 37(4):114-124.
摘要:“四天工作制”即一周工作 4 天或 32 小时的工时制度。从 2015 年到 2022 年,在世界经济疲软 衰退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亚洲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 施了以“四天工作制”为代表的缩短工作时间的试验。“四天工作制”运动的组织和研究者也从经济、劳资关系、 社会三方面提出了理论主张。“四天工作制”运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通过缩短工时的手段,应对资 本主义经济困境的举措,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后劲不足、易于反复的困境。“四天工作制”运动对我国具有两点启示: 其一,应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协调机制,提高劳动者议价能力,稳步降低劳动时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二, 在未来继续缩短工作时间的问题上应警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设置的“缩短工作制陷阱”。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