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工会治理若干问题论要

      2023, 37(5):1-9.

      摘要 (34) HTML (0) PDF 906.67 K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治理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 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为依据,结合工会实际, 对新时代工会治理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认为,工会被治理与工会治理是辩证统一的,工会 治理包括参与治理和工会自身运行治理,工会自身运行治理又包括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的运行。为实 现工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夯实工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基础,着力提升工会治理能力,强化工会社 会团体法人治理,以发挥我国工会制度的优势与效能,推动中国工运事业的现代化。

    •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特点

      2023, 37(5):10-23.

      摘要 (338) HTML (0) PDF 975.83 K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职工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发展动力、 参与领域以及职权,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革命时期,激发工人生产积极性是其主要发展动力; 在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民主的要求成为主要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日益 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动力。职工代表大会参与的领域及其职权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日趋明确和理性,即在生 产经营事务上享有审议建议权,在事关工人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上享有审议通过权,此外还享有对企业领导的 评议监督权,以及对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的选举权。这种职权特点既遵从了资本增殖的理性要求,也关照了企 业中职工的各种合理诉求。

    • 论劳动学院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校史渊源

      2023, 37(5):24-33.

      摘要 (87) HTML (0) PDF 953.45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26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创建劳动学院,其在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主 体、课程设置、学员管理等方面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及其前身有着明显的校史关联。加之刘少奇在劳动学院、 延安工人学校以及全总干部学校之间的传承因素,劳动学院可以被视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办学历史的最早发端, 也是全总举办工人干部高等教育的开端。本研究探讨劳动学院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校史渊源,有助于推动中 国劳动关系学院当前的学校建设,推进学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建设,呈现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培训事 业的发展历程,增进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劳动教育的历史传承,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主体性缺失与工具理性选择:社会工作介入工业园区职工服务的角色困境与策略研究

      2023, 37(5):34-42.

      摘要 (67) HTML (0) PDF 1.04 M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上升期,职工处于“强资本、弱劳动”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工作 参与职工服务成为政府和企业力量的有力补充,经过 20 余年探索,企业社会工作已经形成稳定的服务模式。在 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实证调查素材为案例,分别对园区社工服务过程中所承担的支持者、服务提供者、政策影响者、 资源整合者和赋能者的角色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在低社会认知、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制度缺位下, 园区社工逐渐丧失服务的主体性并趋向于工具理性选择。研究建议,需从服务的信任根基搭建、主体性释放、 制度保障建设和组织能力提升 4 个方面帮助一线社工走出角色困境,向服务的专业化和权威性发展。

    • 智能时代的数字劳动异化及其消解

      2023, 37(5):43-52.

      摘要 (462) HTML (0) PDF 991.32 K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劳动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新的异化表征,主要表现 为资本家对数字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数字劳动过程的非自我的加速与规训 、数字劳动主体类本质的异化以及 数字劳动关系的异化四个维度。这是多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字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根本原因,数字资 本的逐利本性是动力原因,数字智能技术资本化是技术原因,市场监管与劳动保障的缺失是外部原因。由于中 西方数字劳动问题存在本质差异,中国在新时代数字建设中,通过积极推进数字生产资料的共有共享、完善数 据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制度、加强数字智能技术治理、完善数字劳动治理体系等多方位举措,有效防范并化解 了数字劳动问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数字劳动异化困境、构建和谐数字劳动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

    • 劳以成人: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逻辑理路及人学向度

      2023, 37(5):53-60.

      摘要 (44) HTML (0) PDF 938.75 K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呈现为共同生成、彼此形塑的同一过程。实现劳动解 放的过程,亦是超越资本主义劳动异化、通往人的解放、实现人重新占有自己本质的过程。马克思在批判和吸 收以往劳动观念的基础之上,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本身,从历史生成论的角度疏解劳动与人的本质关系。 总体来说,马克思遵循了从肯定一般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再到洞见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现实,最后予以批 判超越重新复归人的本质的逻辑理路。明确这一理路和其中蕴含的人学向度,对于推进新时代人的自我理解和 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公法视域下的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以保障劳动者知情同意权为研究视角

      2023, 37(5):61-71.

      摘要 (28) HTML (0) PDF 1001.59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劳动者管理中,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短 板日渐凸显。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实践中较为常见,相关司法案例数量也日趋增多。经过对司法案例 的分析,发现私法在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方面表现欠佳:一是在算法黑箱下劳动者知情同意原则难以得到落实, 二是劳动者很难通过合同审查模式主张其个人信息权利。由于劳动关系的不平等属性和个人信息权利的工具属 性,有必要引入公法对劳动者的知情同意权进行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有赖于以各地劳动监察部门 为中心的行政监管,此种路径优于事后司法进行的合同审查。具体而言,劳动监察部门应在监督用人单位落实 知情同意原则的同时,根据技术准则动态调整知情同意原则实施的具体标准,在个案判定劳动者个人信息是否 受到合理保护时使用分类收集标准。

    • 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 37(5):72-79.

      摘要 (145) HTML (0) PDF 1.01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劳动教育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构建“大思政课”背景下 意义重大。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为 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提供了现实指引。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劳动教育与“大 思政课”共享育人格局、实现内在耦合、具有本质联系。当前,我们仍面临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亟须完善、实践 领域有待拓展、保障措施不够充分、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因此,要通过善用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 搭建劳动教育大资源平台、构建劳动教育大师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构建的意义、现状及实施路径

      2023, 37(5):80-91.

      摘要 (406) HTML (0) PDF 975.14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大量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劳动素养培育 的渐进性和具身性,我国劳动教育目前存在学段间系统性欠缺、协同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时空壁垒和学段目标 的限制,各学段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没有科学规划之前,难以全面落实。本研究以教育系统论为根本依据,针对 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结构上逐级延伸且次第整合、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偏重却又有序耦合的特点,建议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始终契合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围绕各学段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境, 在劳动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基础为前提,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可以有效打破劳 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同时,通过纵向进阶、横向协作的方式,打造区域性学校共同体,全面绘好劳动教育一体 化的经纬图。

    • “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劳动力供需趋势研究

      2023, 37(5):92-108.

      摘要 (347) HTML (0) PDF 1.12 M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 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 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 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 2035 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 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 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 4 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 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 闲暇膨胀与零工经济:自动化何以驱动就业净增

      2023, 37(5):109-124.

      摘要 (31) HTML (0) PDF 1.05 M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动化既会带来失业威胁也能创造出新岗位,但是关于上述两种作用的净效应问题,即自动化 是否能带来就业净增,在研究界仍然存在广泛争议。通过建立技术与闲暇同时内生的任务型生产函数模型,本 研究证明了闲暇膨胀和工作弹性增强是自动化技术得以产生就业净增的一条可行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地区经济 数据的计量检验,深化了自动化就业效应的内部分析,即对自动化创造就业的内在过程做了结构性拓展,识别 出自动化创造净增就业的一条可行路径:自动化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闲暇膨胀→技术型零工经济就业→就 业净增。研究建议:应积极推进新业态就业的综合配套保障,提高技术型群体零工经济就业的能力;大力加强 相关制度体制保障,支持基于新技术的“副业创新”;多方鼓励产业交叉,加大自动化就业与消费升级相结合 的力度和深度。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