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4(6):1-9.
摘要:工会干部培训是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的关键路径,在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会干部教育学科化建设源于高质量、多维度工会干部培训的现实诉求,能够为科学化、专业化的工会干部培训资源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工会干部教育学的学科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干部教育学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建设依据,工会干部培训的长期实践为其提供了实践经验。工会的群团属性和工会工作的群众性本质要求工会干部教育学的建设必须突出工会特色,可将其置于工会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架构之中,以干部教育学为核心视角,开展“工会+”特色学科建设。研究建议:以工会干部培训为基石,推进工会干部教育学理论体系建设;以多层次共建为保障,推进工会干部教育学术体系建设;以优质资源为支撑,推进工会干部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为导向,推进工会干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024(6):10-16.
摘要: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新问题,我国开始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根据新制度主义的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正在经历“叠加”式变迁,引进了许多新的规则。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其核心职责,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叠加”式变迁过程中,作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工会应当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介入制度的构建。研究建议,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构建在法律保障、职业保障、组织保障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工会作为主要推动者应做到:通过源头参与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法治化体系的建立;直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保障制度的完善;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扩大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覆盖范围并提升维权服务质量,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组织保障。
2024(6):17-24.
摘要:基于国有企业Y厂职工代表大会历史存档资料以及职工访谈,本研究对1987年以来该厂职代会的会议流程、会议职权、会议功能、参会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找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认为,其外生动力因素包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职代会制度赋予的政治使命、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客观需要、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企业治理策略的角色转变;其内生动力因素主要是国有企业“合法性”与“效率性”的双重驱动、职工维权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增强、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日益明确。研究建议,要进一步强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效能,为国资国企改革保驾护航。
2024(6):25-35.
摘要:网络主播行业作为新业态用工的独特形式,以其多样、灵活的用工模式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由于网络主播与网络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从属性不强,难以统一纳入劳动关系调整,需要研究如何给予网络主播充分的法律权益保护。研究建议,可以根据网络主播用工模式的多样性特征实施分类保护,分别纳入劳动关系、不完全劳动关系调整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不完全劳动关系下的主播从业者,可以参照劳动关系下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作休息时间、劳动保险等标准,按照不同档次分层分步设计可供协商选择的劳动保险参保类别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劳动条件。
2024(6):36-49.
摘要:司法审查中,工伤认定常采用“合理延伸”对争议案件予以解释说理,较好地缓和了合法性与合理性解释的适用冲突。合理延伸是遵循合目的性原则的一种解释,但其现有规定的延伸程度及情形不同,司法适用中存在过度扩大、过于限缩或适用偏差等问题,偏离合目的性原则的适用要求。研究建议,应辨析合理延伸的性质,厘清合目的性原则下工伤情形归属间接工作原因的类型化区分,探讨合理延伸在合目的性原则下的工作原因要求与具体适用条件,明确合理延伸可适用的间接工作原因工伤争议情形、不可适用的情形或阻却因素,以期统一司法审查中合理延伸解释的类案适用,纠正工伤认定中严重损害或过度保护职工工伤权益等偏离合目的性原则的合理延伸适用。
2024(6):50-63.
摘要:劳动法典的编纂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数字时代下,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形式、劳动者身份都向数字化转变,相应地,在法律上数字劳动给劳动法的分类方法、平台用工关系的认定、劳动基准的确立与规制、劳动者个人的数据以及隐私权益保护都带来了挑战。因应于数字时代的劳动变革,编纂劳动法典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革新:其一,重塑数字时代劳动法的调整功能;其二,扩张数字时代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其三,协调数字时代劳动法的调整方式。劳动法典采用总分结构,总则部分规定的调整对象以及法律原则应反映数字时代劳动的基本特征;关于平等就业的规定需关注反就业歧视的数字化认定与救济;关于劳动基准的规定需要立基于数字化的劳动趋势对劳动条件、劳动时间进行数字化调适;关于劳动关系的规定采取用工关系的分类规制思路;关于争议处理的规定则需探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现数字化劳动的有效治理。
2024(6):64-76.
摘要:工会提起劳动公益诉讼是充分保障劳动公益、激发工会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已经展开了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的初步探索,但是在现行法背景下我国工会组织仅充当劳动检察公益诉讼中的辅助角色,无法以自身名义独立提起劳动公益诉讼,难以真正发挥劳动者团体的效用。研究证成了我国工会组织提起劳动公益诉讼具备理论基础、劳动公益代表性和诉讼能力,并通过考察欧盟、英美、金砖国家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的制度实践,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工会组织提起劳动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方案。研究认为,应明确规定工会提起劳动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案件范围、程序机制与支持体系,以推动劳动公益诉讼与工会制度的有机融合,强化我国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持劳动力市场有序运转等方面的功能。
2024(6):77-84.
摘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其主体都是劳动者。三种精神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可以概括为“对劳动技能的精益求精”(技精)、“对劳动道德的至善追求”(德善),以及“对劳动审美的体悟之道”(道美)。由此着眼,三种精神从各自的内涵特征看,均有技精、德善、道美的价值追求,但侧重点与具体表现有所不同。故而在道美价值追求的视域内,三种精神遵循着由劳动精神的“热爱劳动”到劳模精神的“勇于创新”,再到工匠精神的“追求卓越”之逐次提升;而在德善价值追求的视域内,三种精神则遵循着由劳动精神的“诚实劳动”到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再到劳模精神的“甘于奉献”之逐次提升。
2024(6):85-96.
摘要:临时移民工人在促进国际交流和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注这一群体的治理实践尤为必要。加拿大是典型的移民国家,政策立法经历了限制性、包容性、扩张性和分层型阶段,引入的外来工人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男性及低技能从业者占多数。加拿大政府在准入阶段进行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并明确雇主责任,招聘环节追求“理想”的工人,工作期间呈现出点对点式移植的特征,工会组织化发挥作用有限,并在居留阶段设置差异以筛选优势移民工人。加拿大强调经济效益的治理手段存在一些局限,面临招聘环节监管不足、劳动保护脆弱和劳动关系强依附等一系列的挑战。展望未来,加拿大应优化劳动权益保护,拓宽永久居留渠道,收缩引入规模,其经验和不足可资我国学习和借鉴。
2024(6):97-111.
摘要: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随之也带来了频发的劳动问题。本研究对美国苹果公司和韩国三星集团两大消费电子行业的跨国公司进行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了“垂直解体”和“垂直整合”两种不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劳动问题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揭示了西方社会所主导的基于全球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治理运动的局限性。研究发现,虽然社会责任协同治理的主张对全球供应链劳动问题的缓解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生产体系的实践中,主导企业不仅拒绝承担提高劳动条件所带来的上涨的成本,而且持续压缩供应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导致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协同治理模式长期以来对解决全球供应链中的劳动问题成效不彰。研究认为,供应链上劳动问题的彻底解决不应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为代价,而是有赖于供应链中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合作,尤其是落实跨国资本对解决相关问题的直接经济给付责任。
2024(6):112-120.
摘要: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年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失业率持续上升。青年就业政策也存在一些短板,包括支持政策碎片化、申请门槛高、申请程序复杂,强制实习、延长毕业生身份等阻碍青年就业的制度有待破解,青年技能水平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单一、力量薄弱,部分面向青年群体的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作用有限。为切实提高青年就业率,研究认为,应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统筹整合青年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多举措提升青年技能水平,优化青年服务保障,着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以青年人口的高质量就业支撑现代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主编:吕明涛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创刊时间:1987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